Kimi概念股继续暴涨!多家上市公司回应,月之暗面致歉系统异常
德國總理蕭茲:中國造城比德國批房速度還快,德國必須實現加速。(路透)
據觀察者網引述德國《圖片報》19日報道,德國總理蕭茲本週一(18日)參加了貝塔斯曼基金會組織的一場討論會,並提到了他有關「加強民主」的計劃。會議現場,蕭茲提到了自己去年曾參觀紐約帝國大廈的經歷,感嘆如果德國花三年時間建造同樣一座大樓,可能連規劃都還沒有完成。他隨後轉而提及中國,認爲中國建造城市的速度比德國審批建造一棟房屋還快,提醒德國必須實現「令人難以置信的加速」,不能只是說說而已。
早在2020年,德媒就曾反思,爲何德國無法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追趕「中國速度」、「中國效率」。而自從蕭茲上臺執政以來,其政府成員也頻繁提到中國近年來的進步和發展速度,想要以此激勵自己,並追趕中國在汽車、太陽能等多個領域的領先地位。
報導稱,蕭茲在當天的討論會上首先提到了他2023年9月在美國紐約參觀帝國大廈的經歷。他說:「因爲我是德國總理,他們向我講解了這棟建築是如何建造而成的。我想如果不是更短時間的話,應該花了三年時間。要是讓我們來做,我們甚至還沒有完成規畫。」
回憶完在美國的經歷後,蕭茲又表示自己還必須承認:「如果你看看中國城市建設的速度,那我們還沒有完成一棟排屋的審批。」他提醒稱,德國必須實現「令人難以置信的加速」,不能只是說說而已。「這將帶來很大的改變,也會增強人們對未來的樂觀情緒。」
《圖片報》指出,但根據貝塔斯曼基金會現有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,德國人中間的「樂觀情緒」似乎並不高,在傳統的中產階級當中,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對於未來充滿信心。
討論會上,蕭茲承認,德國面臨着一個「巨大的問題」,「還沒有生產出氣候中性的鋼鐵,沒有氣候中性的化學物質,也沒有氣候中性的移動出行」。他解釋稱:「但我們以一種幾乎重新煥發的樂觀態度來談論技術進步,這讓我們有機會準確地完成這項任務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」
報導稱,德國基礎設施現代化改造或擴建項目進展緩慢早已是公認的事實。柏林新機場、斯圖加特火車站、漢堡易北河疏濬工程常常被拿來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。相比之下,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不到五年建成通航,雷神山、火神山醫院十幾天交付使用……在德國網友爲「中國速度」、「中國效率」點讚的同時,德國《明鏡週刊》2020年就曾撰文反思——德國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究竟爲何如此緩慢?
文章指出,德國基礎設施項目頻頻遇阻、推進不暢,是德國面臨的通病,其中:審批時間長、抗議人士反對、國內各方爭吵不休、能源轉型受阻等都是重要原因。
與此同時,從去年開始,儘管德國總理蕭茲多次向市場釋放信心,但卻未能阻擋德國經濟衰退的腳步。德國聯邦統計局數據顯示,2023年,德國全年國內生產總值(GDP)下降0.3%。經調整後,經濟表現總體下降0.1%。值得一提的是,德國GDP去年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,還陷入了「技術性衰退」,從昔日歐洲「火車頭」淪爲歐元區「害羣之馬」。
2023年,德國不但是全球表現最差的世界主要經濟體,還在各個領域表現低迷,甚至連此前引以爲傲的工業領域也乏善可陳。爲此,德國政府頻繁提到中國的進步和發展速度,想要以此激勵自己。
竹联帮主73岁寿宴 东方文华席开50桌 警成立「1111专案」
衆所周知,去年可謂是汽車行業的「中國年」,中國不但首次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,以比亞迪爲代表的中國電動汽車廠商更是閃耀各大全球性車展,當然也包括2023年德國國際車展(IAA,慕尼黑車展)。
去年9月5日,德國總理蕭茲出席慕尼黑車展,爲德國車企加油打氣。蕭茲表示,面對來自中國電動汽車的競爭,德企「應該被激勵,而不是被嚇到」。他同時宣佈了一項價值1100億歐元的激勵計劃,爲德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提供支持。
在蕭茲發表上述講話之際,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車企正「焦慮不安」。德媒此前報導,此次前來慕尼黑參展的廠家中,有41%來自中國。現場圖片顯示,在媒體開放日上,比亞迪、小鵬汽車、零跑汽車等中國汽車展臺周圍圍滿了參觀者。
而在清潔能源領域,德國也試圖追趕「領跑者」中國的腳步。去年12月17日,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在接受德媒「德國編輯部網路」(RND)採訪時稱,他計劃通過提供國家補貼的方式,加強本國太陽能製造商的實力,並與中國製造商競爭。RND稱,近年來,德國太陽能市場蓬勃發展,但絕大多數太陽能電池板來自中國。
報導中,《圖片報》也提及了另一家德媒《法蘭克福匯報》今年2月曾披露的消息,德國總理蕭茲將於4月率商業代表團訪華。報導指出,這是德國政府去年7月發佈首份「中國戰略」後,蕭茲首度訪問中國。
《法蘭克福匯報》提到,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,德國也是中國在歐盟最重要的貿易伙伴。根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發佈的報告,2022年,中國連續7年蟬聯德國全球最大貿易伙伴。2023年1至11月,中德雙邊貿易額爲1895.5億美元,其中,中方出口919.6億美元,進口975.9億美元。
對於德國政府的「中國戰略」文件,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在例行發佈會上回應表示,中方認爲,以「去風險」降依賴之名、行競爭和保護主義之實,將正常的合作泛安全化、泛政治化,只會適得其反,人爲製造風險,以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劃線,鼓譟所謂制度、利益、價值觀競爭更是逆時代潮流而動,只會加劇世界的分裂。
汪文斌進一步指出,事實上,中德共識遠多於分歧,合作遠大於競爭,雙方是夥伴而不是對手。在當前複雜動盪的國際形勢下,希望德方全面客觀看待中國發展,制定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,同中方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,爲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。